捷贝通纳米驱油技术在老井增产上取得重大突破
我国探明地质储量中,低渗石油储量占12%,低渗天然气储量占40%。原油易开采时代已经结束,难开采阶段已经到来。低渗透油藏通过压裂以后,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,油藏本身的能量不断消耗,压力不断下降,使产量大幅下降,甚至停产,地下残留大量的原油采不出来。即使采用重复压裂,由于地层能量不足,重复压裂效果也不理想。国外很多公司采用开发纳米乳液化学剂的方法,在避免成本高昂的重复压裂或其他技术的情况下,从现有油气井中开采出更多的油气。近三年来在加拿大和美国等油田进行了近175口井的现场应用。其中135口油井进行了增产措施;40余口进行了压裂;试验结果显示单井总液量增加,在原油产量增加的同时含水量减少,从而证明了纳米驱油剂渗吸置换驱油作用。
捷贝通自主研发的纳米渗吸驱油剂
采用生物材料合成无毒无害、安全环保,属于绿色环保产品。纳米渗吸驱油剂分子能减弱水分子间的氢键缔合作用,产生“小分子”水,这一思路可以让小分子水全部波及特低渗透、超低渗透油藏,把剩余油置换驱替出来,从而能大幅提高采收率。捷贝通自主研发的纳米驱油剂目前已完成了多个配方研究,形成了系列产品,经过长江大学、中国石油大学、西南石油大学、中石油廊坊分院、新疆油田工程院等单位进行评价,各项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与美国、加拿大等国外产品及国内同类产品进行了对比,性能超其他产品。纳米渗吸驱油技术具有如下优势:(1)纳米渗吸驱油剂分子尺寸小,平均在20nm, 因而波及能力强,能大幅提高波及体积 ,增强渗吸置换驱油能力。(2)纳米渗吸驱油剂能显着降低油水界面张力,大幅降低驱动压差,显着提高驱油效率。(3)纳米渗吸驱油技术现场施工流程简单,使用方便,现场应用增产效果明显,并能延长原油开采有效期。
2020年11月西部某油田对纳米渗吸驱油技术进行了老井注液吞吐应用
为了同常规驱油技术对比效果,选择玛18区块艾湖1断块2口井地质及工程条件相似的MaD4619和Ma4719井进行试验,两口井施工前均长期调关。纳米驱油技术应用在Ma4719井注0.2%纳米驱油剂溶液5000方,MaD4619井注0.2%磺酸盐溶液5000方。MaD4619焖井18天后开井,见油时间6天,自喷期115d,产油202.3t,转抽后日产液9.2t,日产油6.1t,含水33.7%,累产油518t,已排液1932.6m3,返排率为27.08%;Ma4719采用捷贝通纳米渗吸驱油技术,焖井49天后开井,见油时间2天,自喷期112d,产油363.8tt,转抽后日产液14.5t,日产油12.1t,含水16.6%,累产油超过1000t,是Ma4619井的2倍,而排液为1718.3m3,返排率仅为14.88%,为MaD4619的一半。这一结果充分证明了捷贝通纳米驱油剂具有较好的置换驱油能力。
鉴于前期试验取得了显着的增产效果,2021年西部某油田进一步扩大了应用,截至10月底已完成注液60余口井,其中百21区块6口井已经开井,目前均自喷生产,平均单井日产油超过15吨,平均含水率低于20%,其中BT13391井最高日产油达到38吨,含水率不到5%,增产效果超过预期,经济效益显着。
随着国内油田“高含水,低渗透”阶段的到来,常规的化学驱体系难以克服其技术局限性,而纳米驱油技术则潜力巨大,广泛适用于砂岩及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驱替和吞吐。初步统计我国适合纳米驱的低渗/特低渗透油藏储量在15亿吨以上。纳米驱油技术在EOR领域应用,将引领化学驱技术进入发展新阶段,将成为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主导方向,捷贝通纳米渗吸驱油技术将会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。
施工现场图
施工现场图